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全線橋梁工程總長約17公里。其中深中大橋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2826米,主跨1666米,兩座主塔各高270米,橋面距離海面高度91米,通航凈空高度達76.5米。大橋兩個錨碇各采用兩個外徑65米的8字形地連墻基礎,單個錨碇總重量約100萬噸。深中大橋創下了全離岸海中鋼箱梁跨徑最大、通航凈空最高、海中錨碇體量最大、主纜鋼絲強度最高、顫振檢驗風速最高等5項世界紀錄。
今年4月,深中通道橋梁工程高分通過荷載試驗,深中大橋獲得了有橋梁界“諾貝爾獎”美譽、國際橋梁大會授予的“喬治?理查德森獎”,展現了業界對深中通道內在質量優和外在品質美的肯定。
“為更好地區分位置,便于日后運營管理,深中通道各關鍵構造物都有自己的名字?!鄙钪型ǖ拦芾碇行母敝魅畏秱鞅蠼榻B。依據《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深中通道跨越珠江口,作為關鍵結構物的懸索橋和海底隧道分別命名為“深中大橋”和“深中隧道”,與全線名稱“深中通道”一脈相承。
從2018年6月打下第一根鋼護筒開始,中交二航局數百名建設者扎根伶仃洋,在全離岸海上環境下攻堅克難建設深中大橋,克服了遠離陸地、臺風天氣頻發、海中淤泥層地質復雜、270米高空作業、超大超重鋼箱梁吊裝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和建設難題。
為解決深中大橋全離岸海相淤泥區錨碇建設難題,中交二航局項目團隊提出“鎖扣鋼管樁+工字型板樁+平行鋼絲索”自平衡柔性圍堰,實現45天快速成島;為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效,研發應用國內首臺一體化智能筑塔機,塔柱施工速度最高可達1.2米每天,減少高空操作人員近60%;針對鋼箱梁節段超寬超大、結構形式復雜等情況,研發建造850噸級智能化纜載吊機,解決了大噸位、大跨度懸索橋鋼箱梁節段吊裝同步穩定性差、起重能力和起升速度無法保證的難題。
海上飛虹,連通天塹。目前,深中通道項目正在加緊最后的收尾工作,預計6月底具備通車條件。深中通道建成后,珠江口兩岸的中山和深圳之間的車程,將從原來的兩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以內。
分享是一種美徳,您的轉發信息有可能幫到其他需要的人,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中國船貨網-船貨之家www.zgrunyuan.com 微信公眾號:chuanhuow666 客服微信:72973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