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四網融合”的先導性
作為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的交通基礎設施,公路承擔著我國63.5%的營業性旅客運輸量和73.3%的營業性貨物運輸量,是“流動的倉儲”和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2年底,我國600萬綜合交通路網中,公路有5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網絡里程17.7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已經覆蓋了98.8%的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連接了全國約88%的縣級行政區和約95%的人口。具有技術等級高,客貨運輸速度快、效率高、安全、線長面廣等優勢的高速公路,近些年已經成為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最重要的場景之一,也是智慧建造、智慧養護、智慧運營管理、智慧服務,特別是新基建的重點實施領域,BIM、數字化、數字孿生、新能源等技術的關鍵推廣范圍。下一步,高速公路要率先推進“四網融合”,加快高速公路“四網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速公路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高效協同、價值倍增,帶來資源配置、產業發展、價值創造的新動能,再塑高速公路基礎設施發展的高級形態,成為貢獻給世界建立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未來可持續交通體系的中國方案的重要創新內容。
以“交能融合”促進“四網融合”
“交能融合”是高速公路發展的現實要求和戰略需要。一方面,電動、自動駕駛等汽車;高速公路運行智能管控、智慧養護、智慧出行服務等;高速公路路側感知、交控、通信、定位等設備都需要能耗。另一方面,高速數據中心、計算中心等能耗及其排放大。據相關調查和預測數據,單個大型數據中心的年能耗為1.2億—4億千瓦時,中小型的年能耗400萬—1.2億千瓦時;智慧高速公路設施年能耗是傳統高速公路的2倍左右。以2035年建成的22萬公里智慧高速公路測算,其設施年能耗約為690億千瓦時,是傳統高速公路的3倍;同時,以2035年電動汽車保有量1.2億—1.3億輛計算,其能耗約676億—735億千瓦時。兩項合計,智慧高速公路總用能耗約為1400億千瓦時?!敖荒苋诤稀睅淼?035年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邊坡等光伏發電潛能分別約為38億千瓦時和310億千瓦時,合計348億千瓦時??梢?,“交能融合”的沿線光伏發電約能滿足高速公路用電需求的1/4,大電網仍然是未來智慧高速公路的主要供電方式。因此,當前與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建設智慧高速公路應建立安全、穩定的新型能源供給體系,逐步形成電力為主、多能互補,大電網供應為主體、沿線分布式光伏微電網為補充的格局;大力開發高速公路沿線光伏資源,充分利用服務區、管養中心,沿線邊坡等資源,建設高速公路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智能微電網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立高速公路交通車輛補能網絡,結合新能源、清潔能源重卡應用情況,加快服務區大功率快充樁建設,按交通量和服務區規模分類建設充(換)電設施,適時部署相應規模、數量的換電站、加氫站,推進電氣化高速公路供配電系統建設。
積極創新推進“四網融合”
通過技術、市場、資金、政策保障支持湖南省高速公路“四網融合”走在全國前列。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先導。充分發揮湖南省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交通運輸工程、能源工程、信息工程等相關全國一流學科專業科研特色,結合交通運輸、電力能源科研設計院所和科技創新企業的力量優勢,長沙創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重大實驗裝置、實驗室等,盡快形成高速公路“四網融合”強大的技術裝備科技研發合力及一批技術研發應用成果,不斷涌現功能日趨完善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尤其是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儲能、電力光纖通訊、電氣化高速公路、電動汽車、物聯網、車聯網、自動駕駛等科技領域和跨界技術方面不斷創新,為“四網融合”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推進“四網融合”,產業跟進。以湖南省21.18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8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四網融合”為抓手,聯動建設發展湖南省“4×4”現代產業體系,發揮省特高壓、儲能、新材料、交通等產業領域優勢,在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構建中,搶占高速公路基礎設施發展制高點的同時,壯大產業,打造萬億“四網融合”產業,促進湖南省乃至全國以更高水平融入世界,加快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進程。三是加快“四網融合”,新基建理念先行。重視和樹立高速公路“四網融合”新基建理念,結合當前情況,落實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文件傳達的精神,在高速公路建設上創新項目、搭建平臺、開發建設一批符合“四網融合”需要的新基建產品,促進交通、能源、信息、服務等領域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推動拓展融資渠道、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跨行業政策協同發展。四是實現“四網融合”,合作為要領。湖南省各相關政府和行業要秉持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精神,充分利用中非經貿博覽會,打造跨國界、跨領域、跨專業的國際合作,推動有關國際組織、社會團體、企業單位、科研機構、高校共同參與高速公路“四網融合”發展,在理念傳播、政策機制、國際規則、技術標準、工程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不斷發現和發展利益共同點,持續實現各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進。
(作者系長沙理工大學教授、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 分享是一種美徳,您的轉發信息有可能幫到其他需要的人,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中國船貨網-船貨之家www.zgrunyuan.com 微信公眾號:chuanhuow666 客服微信:72973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