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qmt0w"><acronym id="qmt0w"></acronym></button>
<dd id="qmt0w"></dd>
    <li id="qmt0w"><tr id="qmt0w"></tr></li>

    1. <dd id="qmt0w"></dd>

        您現在的位置:船貨之家 > 新聞資訊 > 海事港航 > 正文
        來源:中國船貨網 發布人: 點擊量:
        近些年,內陸省份的地市紛紛大力建設陸港、發展陸港經濟,成為國內引人矚目現代物流產業現象。為此,本報記者專訪對陸港建設頗有研究的湖南省現代物流學會副會長、長沙理工大學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盧毅教授,解讀這種現象背后的本質內容,陸港并舉等于“1+1”大于2的陸港經濟效應。

        圖為盧毅教授接受采訪時。

        記者:內陸省份不少地市紛紛建設陸港。盧教授,您認為這些地市的發展戰略考量是什么?

        盧毅:這些城市主要是希望以陸港建設觸發當地新的產業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大發展。1989年,美國學者韋恩·奧圖(Wayne ALton)等在《美國都市建筑:城市設計的觸媒》一書中提出了“城市觸媒”(Urban Catalysts)的概念,指城市的一個交通設施,商業、文化等建筑設施可以刺激和引導城市的后續開發,個別開發在市政成長與城市改革中具有的連鎖反應潛力。陸港本身就是內陸城市發展乃至區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催化劑?,F代物流業以供應鏈方式,保障支持產業鏈、創新提升價值鏈、暢通賦能經濟循環,已成為區域國民經濟發展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支撐性、服務性的支柱產業,以湖南為例,2022年物流業增加值4539.3億元,占全省GDP的9.32%。同時,現代物流服務組織能力與效率,是產業布局與運行的重中之重,已成為撬動區域、城市經濟發展的“第一杠桿”。作為內陸地區的城市建設陸港物流樞紐是打造“第一杠桿”的支點,通過更有效融入國家“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系統,能夠聚集物流資源實現物流規模發展和營造有利于生產制造業、流通貿易業等大發展的環境。

        記者:陸港是現代物流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甚至是新的物流產業經濟形態,您認為其建設的方向是什么?

        盧毅:我認為,應在三個方向上建設,帶動當地物流產業生態與模式的創新發展。一是促進物流產業向陸港物流樞紐聚集。首先要明確打造陸港為區域物流中心、商貿中心、生產中心等三大中心,以此壯大物流增量的城市物流發展戰略目標。其次促使陸港成為區域運輸樞紐、物流園區、多式聯運中心、智慧物流平臺、供應鏈平臺等物流資源聚集地,物流業轉型升級、網絡化、數字化、規?;l展的基石。其三增強吸引力、集聚力,使陸港迅速成為區域電商、網購、快遞等的樞紐中心。二是推進陸港物流產業的組織模式創新。抓住國家和陸港所在省加速布局物流鏈強鏈補鏈物流樞紐、多式聯運樞紐、城市綠色配送樞紐、農村物流樞紐、物流新基建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鼓勵支持陸港規模物流企業大力發展“通道+樞紐+網絡+平臺”的物流以及供應鏈業務,提高陸港物流業的區域競爭力。三是引導陸港物流產業的“四新”發展。順應物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發展趨勢,布局提供陸港物流產業的“四新”發展新場景、新賽道,培育新物種,特別是依靠智慧技術,加速“四新”物流服務資源整合和集成創新,結合物流節點布局、網絡化建設、規?;l展,加快陸港物流服務的智慧化、生態化發展。

        記者:想請您談談,需要采取什么樣的具體途徑來實現上述三大方向?

        盧毅:陸港首先要觸發的是當地流產業生態與模式創新發展。當前需要通過三大途徑,帶動當地物流產業生態與模式創新發展。一是加快陸港物流與運輸新技術融合創新。首先是依托以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實現陸港物流平臺、企業、業態的網絡化、規?;?、智慧化發展路徑創新。其二是陸港在鐵路班線、公路專線、零擔、冷鏈運輸、公路港等運輸物流融合的基礎上,研發和運用新技術,促進物流企業“四新”、物流產業鏈向價值鏈兩端上升的創新發展。其三是陸港順應技術帶來的物流、運輸進一步的專業分工、市場細分,提升物流、運輸服務的分工、合作、融合發展能力。二是推進陸港運輸融合物流高質量發展。首先借助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打破各種運輸方式、信息平臺等的“隔閡”,是運輸物流融合服務成為陸港物流業態創新的關鍵載體。其二是依托陸港為樞紐的多式聯運、多港互動等一體化“四新”物流服務,實現多種、多源物流信息融合,智慧組織,物流、運輸與制造業、商貿等產業融合。其三是積極應對目前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等帶來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巨大變革,強化營造陸港物流技術創新、產業服務的生態。三是提升陸港國內國際物流融合發展能力。首先陸港融入和跟上全國國際國內物流雙循環網絡化發展步伐,成為雙循環的區域重要物流節點。其次在拓展陸港國內物流業務網絡與國際物流業務網絡基礎上,實現有機銜接。其三是陸港及早預計、謀劃、行動在雙循環網絡化、流量流向均衡化中,以陸港為樞紐,多式聯運、城市綠色配送、農村客貨郵等為手段,推進區域、城市、農村等三個空間層面的全域現代物流生態的創新發展。

        記者:現在陸港經濟逐漸進入陸港建設城市的產業經濟規劃視域,您怎么看待陸港經濟?

        盧毅:從2000年國內席平等學者提出“以陸港為基礎在西安建立國際物流中心輻射西北”的設想,2003年得到《在西安建立上海港務區,打造西部地區國際物流中心》首篇國內陸港論文的理論闡釋,到2008年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再到目前全國建成運行和規劃建設的陸港項目300多個、國際陸港項目79多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踐,一些國外經濟中心城市也在建設國際陸港。陸港一路走來,陸港理論成果對陸港實踐深入和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重要指導作用。伴隨陸港建設發展實踐,陸港經濟也應運而生,蓬勃發展,初步形成陸港經濟圈,帶動了區域產業發展,陸港已成為內陸國家和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抓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陸港經濟是依托陸港,形成物流、供應鏈、產業等重要資源要素集聚載體,以聚流、引流、駐流,集聚和輻射為特征,通過制度引領、技術創新、組織變革,精準配置交通、物流、新基建等基礎設施網絡,觸發城市、區域經濟要素的時空優化配置,重塑、升級產業空間分工發展體系和供應鏈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區域、城市經濟運行質量效率的一種經濟形態。比如,湖南省懷化、衡陽、永州、郴州、常德等地市近些年,也紛紛開展陸港建設,積極探索和高質量發展陸港經濟,成為這些陸港乃至陸港所在地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記者:想請您談談,關于高質量發展陸港經濟的戰略定位問題?

        盧毅:我用“五港”方位來歸納總結陸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定位問題。一是要素集聚融合港。順應經濟全球化,人才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等要素相互交織、影響、融合的趨勢,陸港要力求最早突破單一或過少要素集聚,轉向成為多要素集聚融合平臺,構建要素最有效的集聚融合平臺組織功能,產生“1+1”大于2的陸港經濟效應。二是多流網絡節點港。在以大城市率先觸發和形成陸港經濟、通道經濟,人才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多流網絡,逐漸形成不同城市陸港經濟區功能分工合理、充分互補、各具特色、依托通道多港協同發展格局中,陸港要及早謀劃定位建設,爭取成為國家和湖南省戰略的支撐性、區域性重要的多流網絡節點。三是產業組織中心港。陸港建設集各種運輸方式于一體的多式聯運型樞紐,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技術,不但要成為不斷優化聯運項目,提升不同運輸方式一體化銜接水平和換裝效率的場所,而且要成為協同發展產業實體、科技、金融、人才等的現代產業組織體系,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觸發和帶動現代產業發展的載體平臺,實現交通物流組織功能自我發展向具有強大產業經濟組織功能的綜合發展的升華。四是產業經濟生態港。陸港建設首先依托陸港當地地理、交通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契合全省大局戰略,當地產業發展基礎和方向、城市空間和產業布局,產業聚集發展資源要素需求,打造陸港產業發展生態圈,形成有利于產業鏈空間集聚、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的強韌性供應鏈,陸港產業集聚區,成為當地產業經濟增長極。五是城市經濟樞紐港。陸港要以交通區位優勢,吸引資源要素,以通道、信息網絡為依托形成貿易、產業走廊,充分發揮出陸港經濟的“點—線—面”的梯次空間擴展效應,迅速形成極化效應、外溢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由內向外發展,強化陸港經濟極化效應,產生更大范圍、更大規模的陸港經濟,逐步形成依托陸港驅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模式、功能互補和一體化的陸港城市網絡體系。

        記者:您認為要通過什么樣的途徑來實現陸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港”戰略定位。

        盧毅:我也總結歸納了陸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點”途徑。第一,綜合交通樞紐為基點。首先將陸港建成一體化多種運輸方式銜接、高效物流經濟要素配置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心。其二將陸港綜合交通樞紐由單一交通物流功能向城市多元功能拓展,成為物流、人流、數據流、資金流、商流等多要素集聚和輻射的綜合經濟樞紐。其三借助新一代信息等新技術,陸港驅動所在城市規劃創建功能發達、經濟要素高效協同的區域樞紐中心,形成經濟樞紐網絡體系,最大范圍、最深深度聚集和輻射區域經濟要素資源。第二,陸港經濟服務平臺為支點。一是以實現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暢通、融合,生產、貿易、物流服務于一體,規劃建設陸港為當地物流供應鏈產業增值服務平臺。二是應用新技術不斷迭代升級陸港物流供應鏈產業增值服務平臺功能。三是推進各類社會化物流供應鏈產業增值服務平臺數據等資源暢通共享、協調聯動,通過陸港物流供應鏈產業增值服務平臺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實現陸港經濟要素線上線下融合聯動。第三臨港產業集群集鏈為要點。首先按照港產城融合、圈層布局協同推進陸港核心功能區及其周邊區域綜合建設開發。其二有計劃發揮陸港經濟服務體系樞紐平臺作用,不斷增強其對產業的賦能、增值功能,聚集、引導臨港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增鏈、集鏈,壯大臨港產業集群集鏈。其三把握、順應正在發生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把陸港經濟打造成“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的“四新”新經濟,培育發展新興、新型產業集群集鏈。第四,現代化陸港功能區為重點。一是借鑒第五代經濟產業園區、第四代港口建設理念,合理布局陸港產業、生活、創新等城市功能空間,打造全新的港產城融合型的陸港新城。二是不斷強化港產城融合、互動、聯動機制,以陸港興促產業興,以產業興促城市興、以城市興促產業興,形成“港興、產興、城興”的美好興旺局面。三是協調陸港各功能區、陸港功能區與城市的關系,大力發展現代化陸港功能區為陸港經濟發展增長極,當地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強勁的新引擎。

        例如:長沙新港再磨一“劍”,湖南省會港口首條專用鐵路通車運營。2023年7月31日,伴隨洪亮的汽笛聲,“新港1號”內燃機車徐徐駛入長沙新港,車廂滿載華菱漣鋼公司運往華東和出口國外的成品鋼材。自此,湖南省會長沙首條疏港專用鐵路正式通車運營,實現了港口鐵路與京廣線國鐵干線的無縫銜接,打通了長沙鐵水聯運“最后一公里”。長沙新港正式邁入“水鐵公”多式聯運新時代。

        據悉,長交集團新港專用鐵路項目是長沙市建設首批國家物流樞紐的依托項目,已入選國家《“十三五”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方案》及《“十三五”長江經濟帶港口多式聯運建設實施方案》項目庫,對促進湖南省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該專用鐵路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金霞經開區,始于長沙北站既有糧食專用線,向西下穿過芙蓉北路,于沙河大橋處沿湘江北路向南進入長沙新港,線路全長4.48公里,鋪軌里程7.7公里,設計運行速度40km/h,總投資5.45億元。

        據長交集團新港公司董事長唐忠良介紹,長沙新港專用鐵路于2019年12月30日破土動工,歷時三年建成,2023年6月19日獲得國鐵集團鐵路開通電報,6月26日啟動試運營。新港專用鐵路主要用于承運鋼材、集裝箱、件雜散貨、商品汽車等大宗貨物。預測近期年貨運量225萬噸,遠期年貨運量418萬噸。新港專用鐵路的開通,將使得長沙港由原先的發運港、到達港轉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多式聯運中轉港,讓港口的經濟腹地進一步向華北、華南和西南地區延伸。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港專用鐵路的開通,縮短了鐵路直送碼頭前沿倉庫的中轉距離,將大力提升長沙交通物流綜合效率和服務能力。相較原先的鐵路運輸或公路運輸,水鐵聯運預計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50元/噸,全年預計降低產品外發物流成本3000萬元。此外,新港公司建成的1.2萬平方米鐵路中轉室內庫,將為高附加值聯運貨物提供高品質、全天候裝卸中轉服務。

        長沙新港專用鐵路的順利投運,使長沙新港在保有水運運量大、能效高、綠色環保的傳統優勢基礎上,又增添了全天候、范圍廣、速度快的優勢,港口的經濟腹地將進一步向華北、華南和西南地區延伸,滿足長沙擴大深度開放、增強物流樞紐吸引力的需要,助力湖南形成交通運輸與物流高度融合、協同發展、支撐有力的一體化發展格局。綜上所述,就是高質量發展陸港經濟戰略的佐證。 分享是一種美徳,您的轉發信息有可能幫到其他需要的人,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中國船貨網-船貨之家www.zgrunyuan.com    微信公眾號:chuanhuow666    客服微信:729731509

        更多航道信息

        ?

        客服QQ:729731509 729731509341577033 客服電話:15216883386 客服微信號:chuanhuow66

        Copyright © 2015. 船貨之家 版權所有  皖ICP備16010219號-1

        皖公網安備 34010302001252號

        所屬公司:合肥慎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v在线